说历史:戏耍词臣
自古以来,常有这样的故事,那有钱的阔佬,为了取乐,赏钱给下人,不好好给,撒在地上,任由这些人满地捡而且抢夺,他在上面看个乐儿。没想到,皇帝居然也有这样干的。明朝有御前八局,其中之一是银作局,专门制造金银钱币和豆子,供皇帝在内廷赏赐之用。但是,后来的年少皇帝登基,觉得正经八百的赐予,没啥意趣,于是,每逢要撒钱的时候,就撒在地上,让被赐者争抢。
赏给宫里的女人,这样干,一干莺莺燕燕,你争我抢,丑态毕露,多少还有点性的意味,倒也罢了。而面对给皇帝讲学,编书的词臣,他也这样干,哪承想,这帮读书人,见了金子银子,也一样满地爬,争抢得不亦乐乎。因此,皇帝见如此这般,愈发来劲。
明宣宗朱瞻基,还算是明朝皇帝中比较不错的一个。在他手上,结束了劳民伤财的下西洋事业,停止用兵交趾,算是他的德政。但是,在他的任上,也开了一个内学堂,教宫里的太监读书识字,显然是觉得司礼监的太监不识字,帮他批奏折不得力,才这样干的。
有一次,朱瞻基忽然兴起,要去史馆,看词臣们编书,到了之后,见一群人在忙活,皇帝来了,跪了一地。他随即把带来的金银钱和豆子撒在地上,让词臣们乱爬乱抢。没想到,只有一个人,跪在地上不动,好像这些金银对他一点诱惑都没有。朱瞻基觉得这个人有点意思,就命太监叫他过来,从怀里掏出一把金银塞给了他。也有一种说法是,这个人其实是年老力衰,抢不动了,才跪着不动的,但不管怎么说,至少在形式上,还给读书人留了一丝脸面。
好不容易出来一个要脸的,然而,这个保持了尊严的词臣,仍然没有改变皇帝的胡闹之举,此后朱瞻基和后来的君主,照样赏赐之时乱撒钱。
其实,历朝历代,士大夫还是有那么点尊严的,皇帝只要不昏,大体还能尊重士大夫的脸面,不让他们像市井之辈那样,不顾脸面乱抢乱夺,自然,也不会当众对士大夫施刑,尤其是脱了裤子打屁股。可是,明朝皇帝,从朱元璋开始,就不管这一套,对士大夫的公开行刑的廷杖,就是从他开始的,至于他的后世子孙,赏赐时满地撒钱,让士大夫们出乖露丑,博自己一乐,也就无所谓了。碰上一个能维持自家脸面的,皇帝想到的,不是有所收敛,而是怕他拿不到钱,所以,单独给他一份。
没人在乎士大夫的脸面,士大夫也就没脸没皮,没羞没臊,到了后来,士大夫一个接一个给太监做干儿子干孙子,竞相拍一个太监的马屁,给他满地立生祠,也满不在乎了。
赞(4)
|